在网上看到一位中-国妈妈写的--BO客,讲述宝宝在美--国感冒后看病的经历,颇有感触。
这位妈妈在美--国居住期间,不到一岁的宝宝感冒了,流涕、咳嗽、发低烧。她急得团团转,但护士只是建议多喝水,观察体温。当宝宝烧到39摄氏度时,护士才决定约见医生。医生用听诊器仔细听了肺部,并查看了喉咙和耳道,确定未发炎,诊断为普通感冒。医生说,这种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,不需要用,最好靠自身产生的抗体去恢复。这位妈妈问,能否像在中-国一样打针或输液?医生摇头,只开了一瓶果味滴鼻盐水。第四天,宝宝果然康复了。有了这次感冒经历,这位妈妈认识到:孩子的免疫系统是逐渐建立起来的,感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。
相比之下,中-国人对感冒似乎反应过度。在医院,很多医生除了给患者开感冒外,还要打针、输液。因此,看个普通感冒,花一两百元是很正常的,花上千元也不稀奇。而更多的患者则是到店买,至于选择什么品,基本上是靠广告印象。据统计,2008年,我国感冒的零售市场销售额达92亿元。有关人士分析,75%的人一年之内至少会患一次感冒,如果我国每年有10亿人次患感冒,人均购买15元20元的品,感冒的市场容量至少有150亿元200亿元。因此,我国有1000多家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,而外资企更是强势进攻,占据了中-国感冒市场60%以上的份额。这就是中-国的感冒经济。
一位外国医生曾说,治疗感冒,中-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。此言虽然尖刻,却是一针见血。其实,感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不治之症之一,在医学上,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,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。病毒性感冒占90%以上,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,感冒一周左右就可自愈,因为RT可以产生免疫力。所以,专家把感冒称为自限性疾病,即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动停止,并大多会逐渐痊愈。吃打针只能缓解部分症状,对于缩短病程没有任何帮助。因此,如果一个人一年偶发一两次普通感冒,就像免疫系统进行的军事演习,并非什么坏事。